第(3/3)页 “东平离这里多远?”柳箐问道。“约一百五十里,三更起行,至晚可到。”老王答道。 “好,本都监突然想吃好大鲜鱼,明日一早便亲自去那蓼儿洼购买。”柳箐摇头晃脑道。 “这如何使得,几条鱼鲜而已,怎能劳动相公亲去。老王忙劝道。 柳箐笑笑说:“非也,鱼我所欲也,阮氏三雄亦我所欲也,我早说过在那水泊旁石碣村,如今窝着三位好汉,混得不咋地,快穷死了,他那村里还有上百打渔的,也都是悍勇之辈。咱这校场边的房子,大半就是给他们盖得。” 又道:“我今若不去会会,恐怕过些时日被人捷足先登,骗了落草为寇,岂不可惜。” “相公高见,学生叹服。”王先生拱了拱手。 次日三更,柳箐吃了早饭,藏些银两铜钱,带上非要跟着的侯三,上了雇好的驴车,望东平赶去,傍晚才到,就寻思先就在泊子岸边先找个客栈住下,明早再去那石碣村。 俩人早就饿了,就在岸边找了一座酒家,走进去,见有一群人在那里赌钱,也不去管,寻付干净桌面坐了。 小二殷勤上茶,侯三问道:“二哥,可有好菜下酒?” 小二笑嘻嘻的说道:“早间新宰的一头黄牛,花糕也似好肥肉。” “大块切五斤上来,酒也要两壶。” “好嘞”小二嗷声去了。 二人饿的狠了,先狼吞虎咽猛吃一气,垫得差不多了,才慢慢饮酒。 柳箐喊那小二过来,给了几枚铜钱:“请问一下小哥,这泊子里石碣村,有个阮家三兄弟,小哥可曾知道。” 小二收了小费,笑了:“相公问得早不如问得巧,你看那伙赌钱的,输得赤条条那位,可不正是阮家五郎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