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王嫂最是兴奋,像是找到了展示自家宝贝的机会,拉着几个相熟的婶子,指着包装好的成品,唾沫横飞地讲解:“看看!这包装,这设计,城里人都稀罕!还有这卡片,都是俺们亲手写的!带劲儿不?” 马婶则被几个老姐妹围住,询问着熬糖的火候和窍门,她脸上带着难得的、被认可的荣光,耐心地解答着。 王大娘拉着赵北北,在厂房里边走边看,摸摸这儿,碰碰那儿,嘴里不住地感叹:“好啊!真好!北北,你爷爷要是能看到,指不定得多高兴呢!咱老赵家这手艺,在你手里,算是发扬光大了!” 她走到那口传承下来的大铜锅前,停下脚步,伸出布满老茧的手,轻轻摸了摸冰凉的锅沿,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,有怀念,更有欣慰:“这老伙计,也跟着你享福了,不用再蹲咱那旧灶台了。” 赵北北看着眼前这些淳朴的乡亲,听着他们毫不掩饰的赞美和发自内心的骄傲,鼻子一阵阵发酸,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,又暖又胀。这些看着她长大,或者听说过她离婚回村、看她一步步从灶台边挣扎起来的乡亲们,他们的认可,比任何销售数据都让她觉得踏实和珍贵。 这不是商业互吹,这是来自根脉的、最朴素的温暖和支持。 “大伙儿别光站着看啊!”王嫂不知从哪里端出来好几大盘新出锅的、还没包装的各式糖品,热情地招呼,“都尝尝!尝尝咱北北的手艺退步没!” 乡亲们也不客气,纷纷上前,你一块我一块地品尝起来,边吃边夸: “嗯!是咱老味道!更香了!” “这雪糖,入口即化,比俺年轻时吃的还地道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