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4章 封疆大吏-《大宋将门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幽州的士绅大多数还是好的,只要假以时日,他们一定对朝廷死心塌地。
    富弼是舌绽莲花,说得头头是道,可是赵祯却不这么看,事情明明白白摆着,任凭你巧舌如簧,也没有什么用处。
    富弼也没想说服赵祯,他觉得只要能顺利过关就可以了。
    只是万万想不到,王宁安得到消息赶来,问起檀州的事情,王宁安居然主动请罪,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。
    这才是坑爹坑到死呢!
    假如王宁安趁机攻击富弼,说他的策略是错的,最多就是富相公站出来,和王宁安一顿对喷,打口水官司罢了。
    虽然很丢人,但是富弼已经不在乎了,而且他确信大多数文官会站在他这一边!
    但是问题是王宁安没有说他一句坏话!
    相比较起来,他一直攻击王宁安,推诿卸责。
    整个事情就变了!
    之前他们是策略之争,无关对错,就是顶不顶用而已,最多是质疑富弼的才能。
    可现在呢!
    一个勇于任事,能承担罪责,有肩膀,有承担,一个惹了大祸,不知道悔改,一味推诿卸责,诬陷别人……
    这回好了,从才能变成了人品!
    你富弼做人有问题!
    你的胸襟不够!
    不配当帝国宰相!
    历代的读书人,才能差点没关系,关键是要人品过得去。比如人所敬仰的文天祥,他的打仗本事就不怎么样,但是不妨碍他青史留名。还有那位清官的代表海瑞,他吹毛求疵,处事偏激,但是人家清廉,表里如一,也就成了士人的代表。
    相反,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,仅仅因为品行不端,贪赃枉法,就被人骂得体无完肤,这样的例子,更是不胜枚举。
    儒家士人,人品是命根子,才能有没有,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    人品好,则攻高血厚无所畏惧,人品差,则先天不足处处受制于人。
    面对当时的场景,如果富弼不主动保举王宁安,不请辞宰相,他真的可能永远身败名裂,再也没法翻身,当然现在他的处境也好不了哪去,赵祯是彻底看扁了富弼。
    连挽留都没有,富相公灰溜溜离开了幽州。
    就在富弼离开的第二天,王宁安正式加少傅衔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知幽州府事,燕云东路经略安抚使。
    一大串金光闪闪,炫目耀眼的官职,都在表明一件事,王宁安成为了真正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,主管光复之后的山南七州。
    王二郎,你做好准备了吗?
    第(3/3)页